沈宝山|中华老字号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

服务热线:
0576-84088887

手机端 微信端 小程序

活动预告:


产品服务

Main Product

健康常识 中医服务介绍 草本介绍

漫说人参

时间:2014-12-19 10:21:00点击:

漫说人参

主任中医师喻平瀛


        清代《本草思辩录》作者周岩先生说:“人知辩证之难,甚于辩药;孰知方之不效,由于不识证者半,由于不识药者亦半。证识矣而药不当,非特不效,抑且贻害。”这段话充分说明临床用药的重要性。一个医生不但要医理精湛,擅于辩证,更要正确掌握,擅于应用中药,方不至于贻误病情。以“参”为例,一般人仅知道其功效为滋补强身,事实上以“参”命名的中药很多,性能差别很大,健康人误服,可以成疾;医生误用,轻则误病,重则伤身害命。参之品类繁多,名称杂乱。古时候所说的人参,根据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出自山西上党、即今之党参。现在药房里的人参,产自辽宁、吉林一带,有野生、栽培不同,性味功能与党参是大相径庭。我们药店尚有东北红参、太子参、朝鲜有高丽参,美国有花旗参,而日本的东洋参和法国的佛兰参,我都没见过。此外尚有南北沙参、玄参、丹参、苦参、紫参、三七参,虽然同以参命名,而效用各不相同,不能不较详尽为之辨别。


一、关于人参性味的讨论


       每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能,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药性。把各种药物的性能归纳起来,主要有四气、五味,升、降、浮、沉,归经及有毒、无毒等方面。今天具体讨论的是人参这味药的性能。


       历代讨论“人参”的性味颇有分歧,主要的有三点:一是以《神农本草经》首称,人参性小寒、味甘苦、无毒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乃古之本草经典著作,此言一出,后世著名本草学大家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,亦称之为“气味甘、微寒、无毒。”此后明代张志聪《本草崇原》赞同此说,“人参气味甘美、甘中稍苦,故曰微寒。”历代力挺此说者,非清之陈修园莫属。他在《神农本草经读》中说:“人参之味甘、微寒,无毒。”他说:“阴虚而壮火食气”,称人参功需补阴,并批斥“古人所谓补阳者,即指甘寒之用、不助壮火以食气而言,非谓其性温补火也。他例举《伤寒论》”,张仲景一百十三方中,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。……。皆是因汗吐下之后,亡其阴津,取其救阴。如理中,吴茱萸汤以刚燥剂中阳药太过,取人参甘寒之性,养阴配阳以臻于中和之妙也。言虽过激,但凿凿在理,教人不得不服。


       二是以陶弘景《名医别录》为开启者,曰“人参微温”“别录”此言一出,历代追随者,层出不穷。宋金时张元素曰人参“性温、味甘、微苦、气味俱薄、浮而升、阳中之阳也”。又曰“阳中微阴”。其传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云“人参甘温,能补肺中元气”。东垣高弟王好古亦一脉相承,云“人参甘温、补肺之阳,泄肺之阴”。此说得到清代不少医家的赞同。张路《本经逢原》就说:“人参甘温、气薄味厚、阳中微阴”。古人说血脱益气,益血不能自生,须得补阳气之药乃生。阳生则阴长,血乃旺耳。此引证《素问》之经典“无阳则阴无以生,无阴则阳无以化”。故补气必用人参,补血须兼用之。


       张路此说,原是来自李时珍父亲李言闻的理论。李言闻说:“人参生用气凉,熟用气温、味甘补阳、微苦补阴”。“人参气味俱薄、气之薄者,生降熟升,味之薄者,生升熟降。如土虚火旺之病,则宜生参,凉薄之气,以泻火而补土,是纯用其气也;脾虚肺怯之病,则宜熟参,甘温之味,以补土而生金,是纯用其味也”。


       此说一直延伸至今,中医学院二版教材,一九六四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《中药学讲义》说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。七五年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的《中药大辞典》也承人参甘、微苦、温之说。九三年冉生德先生主编的《中华药海》亦同样称人参性味为甘、微苦、温。至此人参性味讨论,已成定局。


       然而历史的讨论中,亦有另类,张山雷先生就是代表。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种讲法。张山雷,近代著名中医学家,江苏嘉定人,一生编著颇多,曾于我省金华兰溪办中医学校,培养一批中医人才。他所著的《本草正义》对人参论述与众不同,独树一帜。


       张山雷认为古称人参,今有辽人参、高丽参之别,二者之形色、性情、功效各有不同,不能混为一谈。他指出《本经》谓人参性寒、《别录》谓人参性温。其补气补血、争论千年。这是因为人参产地不同,不同的地域、不同的土壤条件、不同的气象等因素,造就人参的不同药性,他的研究独辟蹊径。


       他考察辽人参产于辽宁、吉林等处,地属北方阴寒之域,其秉性背阳而向阴,气味皆清,色淡黄或白,故禀阴凝之气而微寒、功能养阴而清虚火。故他称《本经》所载人参,即指辽人参而言。


       高丽参(商品名为别直参)产于朝鲜,古之高丽、百济、新罗皆是。地当渤海、黄海、东海之滨,禀东方发生之气,故其气味浓厚,色亦重浊,具有温养生发之性、与《别录》所载人参味甘性温,气味相合。


       张山雷睿智,治学严谨,论药性每从实处追寻,不泥古亦不废古,也不厚今薄今,惟求理与病符,药与病对。论人参,其言有如道破该药性味千古一谜。其实后学者,见仁见智、各有所向,正确是否,自当还须临床经得医疗实践。


二、关于人参功效评述


      古云人参:“补天元之真气,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”。对此,明·本草纲目记载相传有人作过这样一次试验,很值得玩味。相传二人同行,一含人参,一空口,度走三五里许,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,含者气息自如。这是中医史上试用科学方法进行一次实验研究。“人参长于补虚,短于攻疾。”此清代大医徐灵胎先生一生运用人参经验总结。近世颂人参大补元气,效力持久,性味纯正。诸凡肺气虚亏、心力衰竭、肾气损伤,均可以人参“补五脏、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惊悸、开心益智。”六十年代初,牟允方先生在中医专修班讲课,论人参功效:1、兴奋机体,使工作耐力增长。2、增高血压(指血压偏低者),使血循环正常。3、对心脏作用,消除心脏障碍,使喘息、水肿消除。4、强壮性机能,用于阳痿、增强生殖机能。5、有制糖作用。牟师开现代药理知识,讲解中药功效之先河,给同学以耳目一新,颇受欢迎。


       人参临床常用于气虚、气脱及气阴两虚等病证。气虚者,临床常见精神疲怠,面色无华,或面色白,声低气短、体乏汗多、舌淡红、脉细弱。气脱者,临床常见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大汗淋漓,大便溏薄,息微喘促,神昏欲寐,脉微细或虚大结代。气阴两虚者,临床常见,气短汗出,心烦乏力,口干舌燥、舌红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总之,诸多症状,辨证施治,临床如何选择人参呢?历代本草著作、汗牛充栋、金元以降,明清、民国及至新中国,至今对于人参的性味、升降浮沉、归经等大为讲究。余认为张山雷先生所说很有参考价值。他说:辽参禀性向阴,味甘而微苦,富有养液而为补阴之最。脱血、脱汗,失精家宜之,固也。而肺燥干咳,胃枯燥渴或干呕呃逆者,皆赖以滋液生津,而无寒降戕伐,粘腻浊滞之弊。功在沙参、玉竹、二冬、二地之上。此其禀中和之气、不升不降、不倚不偏,所以可贵。美中不足的是:“或有以为阳药而补阳者,固非;即以为补气而能挽回元者,亦妄也。”此一句余不敢苟同,值得商榷。这不仅与他本人所论的“脱血、脱汗、失精家宜之,固也”所谓益气固脱之说前后有矛盾。从临床实践中看,辽人参“补气能挽回元气”,不容置疑,决非妄言。


        张氏对高丽参是作这样评价的:高丽参之功用,本与辽人参无甚差池,皆以养津滋液见长。但辽人参禀性淳和,绝无刚烈气象,是以滋养阴津尤其独步。而高丽参则已有刚健姿态,温升之性时时流露,所以兼能振阳气,战胜阴霾,二者所主之病,虽同为阴枯血耗之候,惟阴虚之体,相火易升,则宜于辽人参而不宜于高丽参。若阴液既耗,而真阳亦衰,则宜用高丽参而不宜用辽人参。一则养阴而兼理虚热,一则补阴而即以扶阳,各有专主,不容或紊。若治虚热而误用高丽参,无异抱薪救火;若治虚寒而误投辽参,几乎落井下石。同是虚证,在当用之时而一字之争,已如水火冰炭之各异。如此评述,临证孰选辽人参,孰选高丽参,思过半矣!


三、人参临床应用举偶


1、扶正祛邪治疗暑病高热案


       喻××,男,59岁,1976年9月26日就诊。7月下旬感受暑热,恶寒发热,投加味香薷饮得解。半个月后,寒热复作,予蒿芩清胆汤加味不应。继则寒热如疟,迭进西药、历20余日而高热依然如故,最高时达(口)T40.4℃。证见寒热往来,口渴心烦,胸胁苦满,脘腹痞胀,咳嗽痰白,得汗热稍减,旋即寒热复起,日2-3度,精神困顿,形体消瘦,面色晄白,少气怠度。舌苔黄白粘腻,脉虚数。证属伏暑,正气衰弱,暑热郁蒸少阳,邪留气分。治宜补益正气,清解少阳以扶正祛邪。小柴胡汤加味:柴胡、黄芩、杏仁、象贝、远志各10g,法半夏8g,红参5g,枳壳6g,黄连、甘草各3g,鱼腥草30g,服药3剂,热退至36.8~37.2℃。上方进退连服12剂,热势平熄,未见反复。


       病入少阳,若是正气已亏,邪热犹炽,则无论伤寒、温病,治疗上再单纯和解表里之半,或分消上下之势,均难以祛邪外出,故本例曾用蒿芩清胆汤清泄少阳不应。此时当寓战于守,遂选用小柴胡汤以转运机枢。临床常见用小柴胡汤治疗热病,却怕关门留寇,舍弃人参不用,殊不知仲景以柴、芩合参、草,组方本旨在扶正祛邪。本例自始至终运用小柴胡汤,且用红参以增强扶正之力,得获全功,即是例证。


2、回阳救逆治疗慢性肺心病中毒性休克


       徐某,男,73岁。患者以肺以病、心衰、呼衰合并支气管感染、肺性脑病入院。经中西医药抢救,高热逐渐下降。但突然出现心烦恶热,莫明其状,精神恍惚,身若浮云飘荡,舌红唇焦,脉沉数,细而弱。老人元海精微,阳气有浮越之势。虽经滋阴潜阳治疗,但仍精神萎靡不振,渐至神志迷糊,唤之能醒,答非所问。午后额上时冒冷汗,既而全身汗出。入夜七时许,头倾视深,口干、四肢清厥、舌嫩红而滑润,脉细沉而迟,心率减慢。此刻阴竭阳无所依,虚脱之势危在眉睫。急拟回阳固脱:附子10g(先煎),别直参10g(调入),八时左右服药,九时许汗收,脉转细数。翌日阳气回复,四肢温和,晨起神清侃侃而谈,当听讲服了参附汤后,惊叹云:昨夜走过鬼门关。此时仍见腰背酸胀,耳聋失聪,喉中痰鸣,舌瘦深红,脉数不靖。阳气虽然得以恢复,但出现阴津匮乏。改拟辽人参、麦冬、五味、瓜娄皮、川贝、葶历子,大枣等肓阴清化并行,后渐见好转出院。本病初在肺胃、继传少阴、真阳素亏、阳热变为阴寒,迨阳既回,真阴复伤,故前后方法迥异。


3、益气止血治疗肝移植吐血


       再如大出血患者,脉微细欲绝,面色晄白,濒于虚脱,亟宜用人参益气摄血,往往可以化险为夷。不知在座诸位有否听过中医这样一句经典,叫“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无形之气所当急固”。这在中医叫血脱益气之法。


       有久病乙肝患者,由于长期忙于谋略经营,忽视治疗,更无从谈起将息生养,直至出现肝硬化,方才醒悟,此时已为时过晚,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最后恶变,肝移植出现上消化道静脉破裂大出血,口吐鲜血不止,住入ICU病房抢救,召集中医会诊。讨论中各抒己见,有主张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,有力挺黄土汤温中摄血,有推举泻心汤清热止血。余不敏,认为肝移植后,体力虚竭,气脱于一时,失血于顷刻,当务之急在于止血,气绝它药缓不济事,提议急用独参汤固脱益气止血。经采纳用野山参10g,煎汤频频灌服,旦日血竞止。可见人参扶正救逆,挽救虚脱,益气止血,确能力挽狂澜,有极高疗效。但失血证气火未靖,络道未宁,应选柔润和平之辽人参,回复游散之原气,起到益气固脱,摄血止血的作用。若用性质温燥红参之流,恐有搏激气火,反而有再动血络之流弊。


上一篇:膏方讲座

下一篇:春养肝